美正式上调钢铝关税 美国消费者将为此埋单
美正式上调钢铝关税 美国消费者将为此埋单
美正式上调钢铝关税 美国消费者将为此埋单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丁晴 衡阳报道(bàodào)
衡钢在衡阳,绝对是企业中的“大(dà)咖”。
衡钢的全称是衡阳华菱(huálíng)钢管(gāngguǎn)有限公司。作为城中大厂,往往都有五颜六色的光环。
有人说它是红色。因为衡钢(gāng)创建于1958年,湖南第一支无缝钢管在(zài)这里诞生,一曲“钢与火之歌”已奏响六十七载。
有人说(shuō)它是金色。因为衡钢在(zài)全球无缝钢管行业位列第五,创造过很多“第一”。
也有人说它是(shì)绿色。因为如今的衡钢厂区像公园,其(qí)四大战略中,“绿色衡钢”排第一。
▲衡阳华菱(huálíng)钢管有限公司航拍图。(除另有标注(biāozhù)外,图片均由衡钢提供)
那么,它(tā)到底是什么颜色?
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(qiánxī),记者来到衡钢探访。
“企融入城”还是“企城(qǐchéng)相离”?
成为(chéngwéi)城中大厂,衡钢“情非得已”。
1958年建厂时,衡钢位于衡阳的郊区。随着(suízhe)城市不断扩张,衡钢厂(gāngchǎng)区渐成城市中心地带。
“企融入城”还是“企城相离”的抉择,摆到了台(tái)面上。
“衡钢有自己的思考,搬迁不是治本之策,只有(zhǐyǒu)实施(shíshī)清洁生产,走绿色发展的路子,才能实现钢厂与城市(chéngshì)的和谐共生。”衡钢环保科科长王韬向记者介绍,早在2001年(“十五”规划(guīhuà)初期),衡钢就“嗅”到低碳发展的信风,确定了“绿色衡钢”的总体目标。
▲衡钢花团锦簇(huātuánjǐncù),四季常绿。
不(bù)搞搬迁搞蜕变,首先得改变厂区的“灰头土脸”。
育林工程率先破题。2016年,衡钢创新采用“复绿自产自用”模式,在厂区各处种下千株乔木(qiáomù)幼苗。桂花、香樟与夹竹桃(jiāzhútáo)、女贞错落(cuòluò)分布,既满足吸附粉尘的工业需求,又构建出层次分明的生态景观。
如今,80万平方米绿化带覆盖(fùgài)厂区,42%的绿化覆盖率,大大超过省级(shěngjí)园林式企业35%的标准。
记者行走在衡钢厂(gāngchǎng)区,只见绿树成荫,鸟鸣(niǎomíng)阵阵,传统钢铁企业“傻大黑粗”的印象早已不复。
▲白鹭经常飞到衡钢厂区来“打卡(dǎkǎ)”。
“绿化搞上去以后(yǐhòu),我们周边的空气质量更好了,连白鹭都经常飞过来。”在衡钢生活区住了55年的陈祖林(chénzǔlín),这样描述厂区变化。
“工厂变(biàn)公园,厂区变景区(jǐngqū)”,衡钢与衡阳市区湿地面积最大的公园——南湖景区毗邻,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。
“植绿”是表皮,“减碳”才(cái)是筋骨
据报道,从(cóng)行业门类来看,目前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%左右,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(zuìdà)的行业。
在衡钢人眼中,绿色转型(zhuǎnxíng)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死攸关的必答题。
▲衡钢厂区绿树成荫(lǜshùchéngyīn)。
“近年来,衡钢(hénggāng)先后投入20个亿的资金(zījīn)用于‘绿色(lǜsè)衡钢’的打造,其中,12个‘小目标’就砸在了超低排改造项目上。”王韬给记者算了一笔衡钢的“绿色发展账”。
开始时,巨额资金的投入压力、持续(chíxù)攀升的运行成本、少数员工对环保升级的不理解,如同(rútóng)三座大山横在衡钢决策层面前。
但这场(zhèchǎng)关乎“绿色衡钢”的蜕变之战势在必行。
2019年,衡钢启动覆盖生产全(quán)流程(liúchéng)的超低排改造,增加环保设施60套,构建起“密不透风”的绿色防护网。
到今年6月底,衡钢所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(xiàngmù)将全部竣工投运。
▲衡钢(hénggāng)的炼钢除尘系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。
衡钢新增的炼铁原料场封闭大棚,宛如(wǎnrú)一条条蓝色丝带的皮带通廊连接炼铁各大工序(gōngxù)。
“这是我们的‘皮带通廊封闭改造项目’,有了它,整个厂区再看不到(kànbúdào)灰蓬蓬的场景了。”衡钢(hénggāng)安全环保部负责人王辉说。
这个项目总投资约(yuē)6000万元,对炼铁区域转运站、配料室(shì)等运输皮带进行封闭,其(qí)长度达3000多米,真正实现了“用矿不见矿,用煤不见煤”的清洁生产,能有效抑制以往露天运输中(zhōng)的粉尘外溢,改善厂区空气质量。
衡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甘淄文向记者介绍:“衡钢(hénggāng)这些年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做了很多(hěnduō)工作,颗粒物、二氧化硫等污染物(wūrǎnwù)排放量大幅减少。”
数据显示:颗粒物减排(jiǎnpái)达68%,二氧化硫(èryǎnghuàliú)减排57%,氮氧化物减排78%。
▲鸿华公司(gōngsī)的清洁运输车队。
近年来,衡钢先后获得“湖南省园林式单位”、“全国(quánguó)节能减排先进集体”、湖南省节水型企业、湖南省绿色工厂(gōngchǎng)等荣誉。
在衡钢工作了31年的老工友陈育伟向(xiàng)记者笑称:“如今在衡钢上班,一件白衬衣(báichènyī)可以穿三天。”
钢铁行业是能耗大户,衡钢“变废为宝(biànfèiwèibǎo)”,大力开展循环利用工程。
衡钢(hénggāng)先后投资6673万元,建成两座综合污水(wūshuǐ)处理站,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%,污水接近零排放。
目前,衡钢原料中,废钢占比约40%,此举让(ràng)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(jiàngdī)73%左右、能耗降低46%左右……
“绿色衡钢(hénggāng)”,正一步步炼成。
“双碳”赛道上,衡钢在能耗(nénghào)、排放方面做(zuò)“减法”,在管理、技术方面做“加法”。
去年12月,衡钢双碳推进科成立,像一把精准的(de)“手术刀”,剖开每个生产环节(huánjié)的“碳足迹”,“三个精准”重塑衡钢的碳管理体系。
摸底精准。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全流程碳(tàn)盘查,摸清“家底”,为节能降碳提供科学依据(kēxuéyījù)。
管控精准。建立公司—分厂—产线三级碳管理梯队(tīduì),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,夯实“双碳(shuāngtàn)”工作基础。
施策精准。制定《衡钢(hénggāng)2025双碳项目(xiàngmù)总表》,明确资源投入优先级,为衡钢的全面绿色转型绘制出清晰路线图。
▲用矿(yòngkuàng)不见矿,用煤不见煤。一条条宛如(wǎnrú)蓝色丝带的皮带通廊,连接着炼铁各大工序。
有了管理赋能,衡钢(hénggāng)开足马力向绿色低碳转型。
比如,成为湖南第一家布局氢氧切割技术的(de)钢企。
“氢氧切割过程烟尘(yānchén)小且无有毒、有害气体产生。衡钢氢氧切割项目采购成本高达600多万元,在新技术(jìshù)领域上的投入,我们可以说(shuō)是不遗余力。”衡钢双碳推进科科长聂东勇对记者说。
当前,衡钢正在调研碳捕集技术,准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食品级二氧化碳液体及固态干冰,既满足环保(huánbǎo)需求,又(yòu)创造经济价值。
记者注意到,环保管控的智能化细节在衡钢随处可见(suíchùkějiàn)。
环保智能管控平台投入运行(yùnxíng),涵盖有组织排放、无组织排放、清洁(qīngjié)运输、视频监控、统计分析等管理(guǎnlǐ)模块,做到公司环保“一张图”管理。
▲衡钢的(de)环保智能管控平台。
利用硬核科技(kējì),衡钢玩转“绿色魔法”。
这家以无缝钢管闻名的企业,正在上演另一种“无缝衔接”——与自然和解(héjiě)、与城市共生(gòngshēng),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启示。
绿色转型中的(de)产城融合效益(xiàoyì)。衡钢绿色转型,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环境改善,还有产城融合效益。
产城融合是当前城市发展(fāzhǎn)的一个重要方向。国家发改委曾在全国选择60个地区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(jiànshè)。
现在很多地方的产业园区远离城区,而产城融合能大幅提升交通效率(xiàolǜ)和资源(zīyuán)利用效率,节约成本。
衡钢的例子也(yě)证明,企业(qǐyè)并不一定要从城中搬离。产城融合也能倒逼企业绿色发展。
▲衡钢厂区既有(yǒu)钢铁工业的硬核,又有生态自然的秀美。
钢铁行业“黑”变“绿”的革新示范。钢铁行业在历史上承担了挺起中国经济(jīngjì)脊梁的使命,至今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(zhòngyào)“硬件”。
众所周知,钢铁生产带来高污染。国内钢铁行业正在从“污染大户”向(xiàng)绿色环保(huánbǎo)转型,虽然过程艰难,但(dàn)包括衡钢在内,许多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。
像钢铁这种传统“傻大黑粗”都能实现绿色(lǜsè)转型(zhuǎnxíng),对其他行业来说,应该更有信心。
▲湘江(xiāngjiāng)两岸,老工业基地衡阳展现新貌。(图源:央广网)
绿色转型是倒逼企业升级的契机。绿色转型主动走出“舒适区”,往往都伴随着(zhe)阵痛,并不是一件(yījiàn)容易的事。
衡钢目前年销售额为150亿元。在目前钢铁行业(gāngtiěhángyè)平均利润率相对较低的背景(bèijǐng)下,砸大钱搞绿色升级,需要决心和魄力。
然而,正因为衡钢选择走绿色转型之(zhī)路,才能不断推动(tuīdòng)科技创新、工艺改革,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,也推动起(qǐ)企业生产技术革新,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造血能力。
中国承诺在2030年以前实现碳达峰,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。这是(zhèshì)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,也是所有企业(qǐyè)都面临的一道考题。
与其等到考试结束的“铃声”响起,不如(bùrú)像衡钢一样,早点在“试卷(shìjuàn)”上落笔。
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丁晴 衡阳报道(bàodào)
衡钢在衡阳,绝对是企业中的“大(dà)咖”。
衡钢的全称是衡阳华菱(huálíng)钢管(gāngguǎn)有限公司。作为城中大厂,往往都有五颜六色的光环。
有人说它是红色。因为衡钢(gāng)创建于1958年,湖南第一支无缝钢管在(zài)这里诞生,一曲“钢与火之歌”已奏响六十七载。
有人说(shuō)它是金色。因为衡钢在(zài)全球无缝钢管行业位列第五,创造过很多“第一”。
也有人说它是(shì)绿色。因为如今的衡钢厂区像公园,其(qí)四大战略中,“绿色衡钢”排第一。
▲衡阳华菱(huálíng)钢管有限公司航拍图。(除另有标注(biāozhù)外,图片均由衡钢提供)
那么,它(tā)到底是什么颜色?
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(qiánxī),记者来到衡钢探访。
“企融入城”还是“企城(qǐchéng)相离”?
成为(chéngwéi)城中大厂,衡钢“情非得已”。
1958年建厂时,衡钢位于衡阳的郊区。随着(suízhe)城市不断扩张,衡钢厂(gāngchǎng)区渐成城市中心地带。
“企融入城”还是“企城相离”的抉择,摆到了台(tái)面上。
“衡钢有自己的思考,搬迁不是治本之策,只有(zhǐyǒu)实施(shíshī)清洁生产,走绿色发展的路子,才能实现钢厂与城市(chéngshì)的和谐共生。”衡钢环保科科长王韬向记者介绍,早在2001年(“十五”规划(guīhuà)初期),衡钢就“嗅”到低碳发展的信风,确定了“绿色衡钢”的总体目标。
▲衡钢花团锦簇(huātuánjǐncù),四季常绿。
不(bù)搞搬迁搞蜕变,首先得改变厂区的“灰头土脸”。
育林工程率先破题。2016年,衡钢创新采用“复绿自产自用”模式,在厂区各处种下千株乔木(qiáomù)幼苗。桂花、香樟与夹竹桃(jiāzhútáo)、女贞错落(cuòluò)分布,既满足吸附粉尘的工业需求,又构建出层次分明的生态景观。
如今,80万平方米绿化带覆盖(fùgài)厂区,42%的绿化覆盖率,大大超过省级(shěngjí)园林式企业35%的标准。
记者行走在衡钢厂(gāngchǎng)区,只见绿树成荫,鸟鸣(niǎomíng)阵阵,传统钢铁企业“傻大黑粗”的印象早已不复。
▲白鹭经常飞到衡钢厂区来“打卡(dǎkǎ)”。
“绿化搞上去以后(yǐhòu),我们周边的空气质量更好了,连白鹭都经常飞过来。”在衡钢生活区住了55年的陈祖林(chénzǔlín),这样描述厂区变化。
“工厂变(biàn)公园,厂区变景区(jǐngqū)”,衡钢与衡阳市区湿地面积最大的公园——南湖景区毗邻,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。
“植绿”是表皮,“减碳”才(cái)是筋骨
据报道,从(cóng)行业门类来看,目前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%左右,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(zuìdà)的行业。
在衡钢人眼中,绿色转型(zhuǎnxíng)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死攸关的必答题。
▲衡钢厂区绿树成荫(lǜshùchéngyīn)。
“近年来,衡钢(hénggāng)先后投入20个亿的资金(zījīn)用于‘绿色(lǜsè)衡钢’的打造,其中,12个‘小目标’就砸在了超低排改造项目上。”王韬给记者算了一笔衡钢的“绿色发展账”。
开始时,巨额资金的投入压力、持续(chíxù)攀升的运行成本、少数员工对环保升级的不理解,如同(rútóng)三座大山横在衡钢决策层面前。
但这场(zhèchǎng)关乎“绿色衡钢”的蜕变之战势在必行。
2019年,衡钢启动覆盖生产全(quán)流程(liúchéng)的超低排改造,增加环保设施60套,构建起“密不透风”的绿色防护网。
到今年6月底,衡钢所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(xiàngmù)将全部竣工投运。
▲衡钢(hénggāng)的炼钢除尘系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。
衡钢新增的炼铁原料场封闭大棚,宛如(wǎnrú)一条条蓝色丝带的皮带通廊连接炼铁各大工序(gōngxù)。
“这是我们的‘皮带通廊封闭改造项目’,有了它,整个厂区再看不到(kànbúdào)灰蓬蓬的场景了。”衡钢(hénggāng)安全环保部负责人王辉说。
这个项目总投资约(yuē)6000万元,对炼铁区域转运站、配料室(shì)等运输皮带进行封闭,其(qí)长度达3000多米,真正实现了“用矿不见矿,用煤不见煤”的清洁生产,能有效抑制以往露天运输中(zhōng)的粉尘外溢,改善厂区空气质量。
衡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甘淄文向记者介绍:“衡钢(hénggāng)这些年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做了很多(hěnduō)工作,颗粒物、二氧化硫等污染物(wūrǎnwù)排放量大幅减少。”
数据显示:颗粒物减排(jiǎnpái)达68%,二氧化硫(èryǎnghuàliú)减排57%,氮氧化物减排78%。
▲鸿华公司(gōngsī)的清洁运输车队。
近年来,衡钢先后获得“湖南省园林式单位”、“全国(quánguó)节能减排先进集体”、湖南省节水型企业、湖南省绿色工厂(gōngchǎng)等荣誉。
在衡钢工作了31年的老工友陈育伟向(xiàng)记者笑称:“如今在衡钢上班,一件白衬衣(báichènyī)可以穿三天。”
钢铁行业是能耗大户,衡钢“变废为宝(biànfèiwèibǎo)”,大力开展循环利用工程。
衡钢(hénggāng)先后投资6673万元,建成两座综合污水(wūshuǐ)处理站,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%,污水接近零排放。
目前,衡钢原料中,废钢占比约40%,此举让(ràng)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(jiàngdī)73%左右、能耗降低46%左右……
“绿色衡钢(hénggāng)”,正一步步炼成。
“双碳”赛道上,衡钢在能耗(nénghào)、排放方面做(zuò)“减法”,在管理、技术方面做“加法”。
去年12月,衡钢双碳推进科成立,像一把精准的(de)“手术刀”,剖开每个生产环节(huánjié)的“碳足迹”,“三个精准”重塑衡钢的碳管理体系。
摸底精准。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全流程碳(tàn)盘查,摸清“家底”,为节能降碳提供科学依据(kēxuéyījù)。
管控精准。建立公司—分厂—产线三级碳管理梯队(tīduì),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,夯实“双碳(shuāngtàn)”工作基础。
施策精准。制定《衡钢(hénggāng)2025双碳项目(xiàngmù)总表》,明确资源投入优先级,为衡钢的全面绿色转型绘制出清晰路线图。
▲用矿(yòngkuàng)不见矿,用煤不见煤。一条条宛如(wǎnrú)蓝色丝带的皮带通廊,连接着炼铁各大工序。
有了管理赋能,衡钢(hénggāng)开足马力向绿色低碳转型。
比如,成为湖南第一家布局氢氧切割技术的(de)钢企。
“氢氧切割过程烟尘(yānchén)小且无有毒、有害气体产生。衡钢氢氧切割项目采购成本高达600多万元,在新技术(jìshù)领域上的投入,我们可以说(shuō)是不遗余力。”衡钢双碳推进科科长聂东勇对记者说。
当前,衡钢正在调研碳捕集技术,准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食品级二氧化碳液体及固态干冰,既满足环保(huánbǎo)需求,又(yòu)创造经济价值。
记者注意到,环保管控的智能化细节在衡钢随处可见(suíchùkějiàn)。
环保智能管控平台投入运行(yùnxíng),涵盖有组织排放、无组织排放、清洁(qīngjié)运输、视频监控、统计分析等管理(guǎnlǐ)模块,做到公司环保“一张图”管理。
▲衡钢的(de)环保智能管控平台。
利用硬核科技(kējì),衡钢玩转“绿色魔法”。
这家以无缝钢管闻名的企业,正在上演另一种“无缝衔接”——与自然和解(héjiě)、与城市共生(gòngshēng),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启示。
绿色转型中的(de)产城融合效益(xiàoyì)。衡钢绿色转型,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环境改善,还有产城融合效益。
产城融合是当前城市发展(fāzhǎn)的一个重要方向。国家发改委曾在全国选择60个地区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(jiànshè)。
现在很多地方的产业园区远离城区,而产城融合能大幅提升交通效率(xiàolǜ)和资源(zīyuán)利用效率,节约成本。
衡钢的例子也(yě)证明,企业(qǐyè)并不一定要从城中搬离。产城融合也能倒逼企业绿色发展。
▲衡钢厂区既有(yǒu)钢铁工业的硬核,又有生态自然的秀美。
钢铁行业“黑”变“绿”的革新示范。钢铁行业在历史上承担了挺起中国经济(jīngjì)脊梁的使命,至今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(zhòngyào)“硬件”。
众所周知,钢铁生产带来高污染。国内钢铁行业正在从“污染大户”向(xiàng)绿色环保(huánbǎo)转型,虽然过程艰难,但(dàn)包括衡钢在内,许多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。
像钢铁这种传统“傻大黑粗”都能实现绿色(lǜsè)转型(zhuǎnxíng),对其他行业来说,应该更有信心。
▲湘江(xiāngjiāng)两岸,老工业基地衡阳展现新貌。(图源:央广网)
绿色转型是倒逼企业升级的契机。绿色转型主动走出“舒适区”,往往都伴随着(zhe)阵痛,并不是一件(yījiàn)容易的事。
衡钢目前年销售额为150亿元。在目前钢铁行业(gāngtiěhángyè)平均利润率相对较低的背景(bèijǐng)下,砸大钱搞绿色升级,需要决心和魄力。
然而,正因为衡钢选择走绿色转型之(zhī)路,才能不断推动(tuīdòng)科技创新、工艺改革,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,也推动起(qǐ)企业生产技术革新,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造血能力。
中国承诺在2030年以前实现碳达峰,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。这是(zhèshì)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,也是所有企业(qǐyè)都面临的一道考题。
与其等到考试结束的“铃声”响起,不如(bùrú)像衡钢一样,早点在“试卷(shìjuàn)”上落笔。

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