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守好青山 换来金山

体育正文 118 0

守好青山 换来金山

守好青山 换来金山

原标题(biāotí):守好青山 换来金山

前不久,国家林业和(hé)草原局公布2024年全面推行林长制激励表扬市县名单,吉安市凭借在林业资源保护、生态修复及林长制改革中的(de)突出成效,成为全国13个受激励表扬市级单位之一,也是(shì)我省唯一获此殊荣(shūróng)的设区市。

近年来,吉安市以林长制为抓手,扎实开展“林长制提升年”活动(huódòng),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,走出了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,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林长制工作优秀设区市。盛夏时节,记者(jìzhě)深入吉安城市乡村(xiāngcūn)、山间林地、企业工厂,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(jīnshān)银山理念在庐陵大地的生动实践(shíjiàn)。

“推窗(tuīchuāng)见绿”成百姓日常

夜幕降临,安福县洋溪镇塘里乡村森林公园内,晚饭后经常来这里散步的村民郁新华(xīnhuá)一脸满足(mǎnzú):“这里环境优美、空气清新,大家有空都(dōu)愿意来走一走、看一看。”

在安福,这样的省级(shěngjí)乡村(xiāngcūn)森林公园有10个,省级森林乡村有29个,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”已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日常。

一个个镶嵌在青山中的森林公园,正是吉安(jíān)推进生态建设示范点的生动缩影(suōyǐng)。

吉安聚焦“林(lín)长+生态”建设,加快(jiākuài)打造生态建设示范点,持续优化生态环境。根据乡村自然生态和林业产业发展(fāzhǎn)需要,该市充分利用低效林改造、退化林修复、人工造林(zàolín)、森林抚育等重点(zhòngdiǎn)工程,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,并以发展珍贵彩色树种为重点,加快由扩大森林面积为主的外延式发展,向提升森林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。2024年(nián),全市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、完成率(wánchénglǜ)173%,造林面积和造林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。

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责任体系,推动“林长制(línzhǎngzhì)”向“林长治(zhǎngzhì)”转变,全面加强林业资源保护。吉安创新(chuàngxīn)出台临时使用林地、森林督查、护林员考核管理办法,建立“林长+森林防火(fánghuǒ)”网格化(wǎnggéhuà)管理体系,开发智慧林长大数据平台,实现林业资源动态监测(jiāncè)与科学管理。加大执法监督力度,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。创新开展市域监测预警图斑判读及成果运用,推动全市森林督查问题(wèntí)(wèntí)压减和存量问题清零,连续三年实现国家下发图斑总数、问题图斑数、问题图斑面积和蓄积数“三下降(xiàjiàng)”。2024年,该市森林督查问题整改率达100%。

445个产业基地变“聚宝盆(jùbǎopén)”

位于吉水县(jíshuǐxiàn)林化香料产业园的江西东玶科技有限公司,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.7亿元,超(chāo)半数产品(chǎnpǐn)远销海外。“随着公司产能扩大(kuòdà),原材料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。如何降低采购与物流成本,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。”困扰公司负责人徐东的难题,在吉水县“林长+林业改革”的制度创新(chuàngxīn)中迎来转机。

林(lín)化香料香精是吉水县主导产业,全县有53万亩林化香料香精产业原料基地。如何走出一条以林促产、以产兴林(xīnglín)的绿色发展之路?吉水县给出的答案(dáàn)是:创新“林长+林业改革”工作模式,推动国有林、集体林与林化香料香精企业深度合作,培育出一批有特色、有市场竞争优势、产业关联度大(dà)、带动力强的林化香料龙头企业(lóngtóuqǐyè)。

今年3月,东玶科技(kējì)与(yǔ)吉水县(jíshuǐxiàn)石阳林场签订3万亩林化香料(xiāngliào)原料林合作协议。随后,公司又与上海应用科技大学、省林科院达成合作,共同开发湿地松高产高效新品种及香料新产品,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。

在吉安(jíān),类似的创新实践并非个例(gèlì)。该市聚焦“林长(línzhǎng)+产业发展”,各级林长下沉责任林区,通过“林长+示范基地”建设,加快推动油茶、毛竹、香料香精、森林药材等六大生态富民(fùmín)产业发展,打造示范基地445个。

与此同时,吉安围绕各地特色(tèsè)林产业(chǎnyè),按照“一县一业一品”规划(guīhuà)布局,积极培育壮大林业龙头企业,发挥(fāhuī)其示范引领作用,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。全市共完成13条森林(sēnlín)可持续经营产业示范带规划并加快建设,实施长度达776公里,建设特色林业产业园6个。2024年,该市林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。

30万林农(línnóng)吃上“生态饭”

吉安县指阳乡苍前村郁郁葱葱的山林间,村民(cūnmín)谢世明养殖的1000多只(duōzhǐ)黑山羊身形矫健、毛色(máosè)亮滑,勾勒出“林茂羊欢”的生态富民景象。早年,谢世明曾遭遇“冷水田”困局,一家难以维持生计。

为破局,谢世明想利用当地丰富的林地(líndì)资源发展林下经济,却苦于(kǔyú)缺乏与林场对接的渠道。苍前村党支部与吉安县龙山(lóngshān)林场指阳分场协商,采取“村党支部+国有林场”模式,将林地无偿提供给村民林下养羊(yǎngyáng)。

龙山林场指阳(zhǐyáng)分场原场长曾彪斌说:“虽(suī)是无偿提供,但养殖户在此过程中帮助管护林场,羊群粪便(fènbiàn)成为天然肥料,形成了‘以羊育林、以林养羊’的良性循环。”

在谢世明的带动下,村里4户(hù)脱贫户一起养殖黑山羊。全村现养殖黑山羊2000余只,年产值近160万元(wànyuán)。

吉安始终将林长制(zhǎngzhì)工作与改善民生(mínshēng)紧密结合,通过一系列举措,让林农共享林业(línyè)发展成果。2024年,全市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(zhìdù)改革,市级林长挂点指导,深入基层协调解决问题。稳妥推进集体林地“三权分置”,通过明晰山林(shānlín)产权,化解林权纠纷,激发(jīfā)林农参与林业生产的积极性,为发展林下经济、实现规模经营奠定坚实基础。同时,该市组建林业基层片区服务中心(fúwùzhōngxīn)41个,覆盖服务189个乡镇,打通林业基层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当地还积极探索“国有林场+村集体+农户”联营机制等多种合作经营模式,引导村民发展(fāzhǎn)特色(tèsè)林业(línyè)产业,同时配套提供(tígōng)技术培训、市场(shìchǎng)信息等全方位服务,帮助(bāngzhù)村民提高产业效益,实现生态保护与村民致富双赢。此外,林业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,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,为当地村民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。截至目前,全市30万村民在林业产业中受益。

江西日报(rìbào)全媒体记者 曹小武 周幸

守好青山 换来金山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